2018年03月26日
郑玮欣
MBA 2017
达特茅斯学院 经济学学士
Dartmouth College(US)
视野决定事业:当整个社会都在讲工匠精神,只做一件事情并把这件事情做到极致的时候,郑玮欣却在唱“反调”,她更追求事业和生活的宽度。
“我立志成为一名成功的女企业家。而我认为企业家做的事情至少有五公里宽,你要对人力、销售、质控、研发、售后,公司涉及的所有流程,都要有一定的认知。同时,企业家要指引下面的部门主管在他们管辖的领域做五公里深的事情。”
毕业两年,除了负责家族企业的工作,她还在业余时间尝试了网站站长、500人的微信群群主、大学面试官等各种领域。无论做什么,郑玮欣始终坚持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。
“这个时代变得太快了,我们无法想象十年后是什么样子。我认为自己的人生,不一定要做五公里深的事情,而是要做五公里宽的事情。保持对不同领域的了解,不要把自己设定在一个框架里,这样才是我要的精彩人生。”
聪明与努力应该成正比
2010年,18岁的郑玮欣赴美国留学,就读于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。这所学校成立于1781年,是美国最好的私立高中之一,也是互联网风云人物Facebook创始人马克·扎克伯格的母校。而郑玮欣此行的目标非常明确,那就是——常春藤联盟。
如果说被一所常春藤联盟录取便是人生赢家,那么,郑玮欣是双倍的人生赢家。在美国留学一年之后,她便被达特茅斯学院、康奈尔大学二所常春藤联盟录取,同时,她还接到了乔治城大学、卡耐基梅隆大学等另外五所北美名校的录取通知书。
最后,郑玮欣选择在达特茅斯学院攻读经济学。达特茅斯学院成立于1769年,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世界顶尖学府,与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一样,达特茅斯学院实行的也是精英教育。
美国精英教育在高中和本科,是一种博雅教育,更注重宽度,你学到的更多的是能力和价值观的东西,比如主动学习、多维度思考、解决问题、跨国文化交流等能力。
除了经济学,郑玮欣还辅修了多门艺术类课程,包括碳笔画、油画、互动性编程和动画。她从小就喜欢艺术,5岁开始学画,直到高中时为了冲刺高考才不得不暂时放弃。绘画大大启发了郑玮欣的想象力和创造力,让她能够跳出框架之外去思考。
“小时候,我读双语学校,许多外国老师认为中国学生只会在条条框框内做事情,我不同意这一点。我觉得拥有想象力,并把它转化成作品,对于我是很神圣的能力。”
尽管是辅修,郑玮欣也和主修的同学一起,为了做的更完美,通宵熬夜去完成作品,最后她的互动性编程得到了教授的特殊褒奖,而只有2.6%的学生才可以得到这个奖。
郑玮欣也热衷各种学生活动,她曾担任达特茅斯模拟联合国社团的常委主席,组织550名高中生参加模拟联合国会议;她曾被达特茅斯学院的主任办公室选拔成为全学院20位学生咨询员之一,为低年级的学生解决学业生活上的难题。
这段精英教育对郑玮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,让她懂得,“不管做任何事情,你擅长或者不擅长,喜欢或不喜欢,是否是你负责的领域,是否对你以后有直接的关系,都要非常认真和努力的去完成,你会因此获得很多美好的经验。很多看似无用的知识和经验往往有着深刻的实用性。”
而美国人对待聪明和努力的态度,也影响到了郑玮欣。“我认识的美国人在教育孩子时,不喜欢夸他聪明,而是会夸他努力。他们认为聪明是天生的,总是强调,是一种缺乏控制力的表现,而越是高智商的人,越应该更努力,才能不浪费潜质。我从小到大都并不是班里聪明的学生,因为没有被贴上聪明的标签,我总是暗地里努力弥补自己比较长的反射弧。我后来发现许多比自己更聪明更牛逼的人,往往比自己更努力。这种意识鼓舞了我,对待任何事情都要百分之百的付出。”
做五公里宽的事情
大三时,同学们都争着去投行、咨询公司实习,郑玮欣则“不务正业”,进入美国发现金融服务公司移动App团队实习。在这家巨型金融服务公司里的互联网分支里工作,让郑玮欣初步了解移动互联网文化的同时,也感受到美国鼓励创新的精神。“我们很容易给自己的能力一个界定,总说不适合做这种事情,不适合做那种事情,或者天分达不到别人那么优秀,而在美国,大家会鼓励你去创新。”
2015年,郑玮欣回国后,进入家族企业工作。两年之内,她从生产线、质检、工程、设计、财务、营销等不同岗位进行轮岗。她曾和工人们一起拧螺丝、检查灯泡;她参与了新员工的招聘,研究如何为公司招聘更多人才留住更多人才;她聘请法务专家与其一同梳理评估公司所有合同的法务风险;她还与总经理一起远赴瑞典代表公司与宜家谈判。“这种从底层一直做到高层的经验很宝贵,让我的认知得到刷新,尤其是和工人对话,让我感受到制度对他们的积极性起到很大的作用。”
这段流动工作经验,让郑玮欣宏观地看到企业的经营,并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成功企业家的信心。
回国之后,除了在家族企业熟悉不同领域的业务,郑玮欣也做了许多在别人看来和主业不相关的事儿。
毕业后,郑玮欣便开始担任达特茅斯学院的中国面试官,每年负责面试5到8名高中生,帮学院考核他们的能力并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,最后给学院提供面试报告。通过这份志愿工作,郑玮欣帮助了学院更好地了解这些考生,也帮助了想要更多了解达特茅斯学院的中国考生,自己也保持了与母校的紧密联系。2016年,在全球共5400名达特茅斯学院面试官中,郑玮欣被中国区域的负责人授予年度优秀面试官的称号。
2016年3月美国大选前,郑玮欣创建了donaldtrump.cn.com网站,预测特朗普会胜出,而当特朗普胜选后,她则在上面翻译特朗普和女儿伊万卡的推特。“我认为特朗普会赢,这个网站证明了我的判断力。”郑玮欣笑道,“这个域名是免费注册的,如果将来特朗普想要买回这个域名,还得经过我同意呢。”
而让郑玮欣最感自豪的,则是她为归国的美国留学生创建的“美本美研国内发展大本营”微信交流群。从2017年5月建立,短短两个月,这个群就拥有了近500名成员,其中包括四位2017年福布斯评选的30岁以下30名精英。
郑玮欣会在群里进行每日的群友介绍,一共介绍并积累了151位海归群友的职业兴趣信息,发起各种知识和娱乐话题的讨论,帮助群友们组织了共10次线下交流活动。“美国的大学很强调社交和人脉资源,许多从美国留学的海归,喜欢和别人去交流,只是不容易遇到志同道合的人,我搭建起这个平台,大家都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。”
如今,许多类似的平台都需要交昂贵的会员费,而“美本美研国内发展交流大本营”则是纯公益性,“许多群友会问你在搞什么大事情,不收费,我告诉他们,我只是想交一些朋友,也让大家互相交朋友。我做很多事情不是出于赚钱,而是出于兴趣和喜欢。”
中国人总说挖井要挖一口,郑玮欣却不这么认为,“很多人告诉我,你要专注做一件事情,不要花太多时间关注别的事情,一万小时定律,我很同意,我做自己工作也是百分百投入,但不影响我不停去发现新的领域。我很幸运,每次想做一件事情时,身边的父母朋友老师同事总会鼓励我百分之百投入去做。因此,我学会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。我相信格局是超越欲望、贪婪与野心的,格局是智慧的结晶。”
在长江,继续拓宽人生的疆域
回国两年,无论在家族企业积累的对制造业转型、劳动力缺乏等各种问题,还是在各种活动中,感受到的对中国社会现状的疑惑,郑玮欣都会向身边相关领域的前辈请教。
但她愈来愈感到,这种学习效率并不高,她希望接受更快速、全面、集中、领域更宽广的学习和提升,“长江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,在知识、人脉、行业资源方面都是顶级的。和权威的教授学到许多知识,帮助我形成解决困惑的框架;那些优秀的校友,也启发了我许多思考的方向。我希望通过长江,可以拥有更宽广的行业知识,能整合更多人、财和关键资源。”
来北京之后,郑玮欣经常去听各种行业峰会和论坛,对时下大热的人工智能领域非常关注,“人工智能发展下去,可能十年后看今天的生活,我们就像原始人一样。接触这些最新的领域,对于现在做的事情可以保持一种警惕性,去顺应时代的潮流,对它进行改变和升级。”
除了热衷于参与各种不同的社会活动,郑玮欣对于生活中的爱好也不设限,她喜欢看画展,曾在巴黎看莫奈的画看到出神,以至于别人把她面前的手机送给保安。她也会通过画画保持自己的创造力,“如果人工智能真的能完成所有逻辑和运算,人类能胜出机器的只有想象力了。”
郑玮欣还喜欢跳舞,学过骑马、茶道、香道,拥有美国帆船协会帆船驾驶证和ISA国际侍酒师证书。“我喜欢去探索不同领域的爱好,尝试不同的东西,享受把未知的领域变成已知的过程,这对我很重要。我坚信,今日的梦,是明日的果。”